提要文摘: | 全书内容框架大体分六个板块: “卷一”确认曾子的文章著述范本, 维护他在《曾子》《孝经》《曾子问》《主言》《大学》中的主著权和在《论语》中的主编权; “卷二”剖析曾子文章的形式要素, 探讨曾子文章的体裁样式、章法结构、词汇语法、修辞技巧和思维逻辑; “卷三”综观曾子文章的整体风貌, 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赏鉴曾子文章的气势、神采、作风、风格和美质; “卷四”追究曾子文章的阅读底蕴, 潜寻曾子对《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和《道德经》的读以致用; “卷五”挖掘曾子的文章理论建树, 涵盖文章本体论探微, 文章写作论阐幽, 文章阅读论发微, 文章教育论取经, 文章哲学观摄魂, 文章主体论寻宝; “卷六”纵论横议曾子文章的久远影响, 立足儒学第一传人, 细说引领思孟学派, 从古今流传和中外比照的时空视角, 概述曾子文章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全书不但对曾子六篇文章, 沿着“由形入神、由写到读、由文抽理”的思路, 做了实践和理论的系统阐述, 而且与子思、孟子、柏拉图的文章做了纵向和横向的中外比较, 凸显了曾子“上承孔子, 下启思孟”的儒学传扬功勋, 标举了曾子作为“中外孔子学院的首席教授”和“世界东方文化的‘柏拉图’”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