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价格: | 978-7-5027-8923-7:CNY180.00 |
---|---|
作品语种: | chi eng |
出版国别: | CN 110000 |
题名责任者项: |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评注/.原书主编 萨切雅·南丹, 沙卜泰·罗森/.中译本主编吕文正, 毛彬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
载体形态项: | 919页:;+26cm |
相关题名附注: | 英文题名原文取自版权页 |
提要文摘: | 本卷涉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 (第一三三至一九一条) 和有关附件。这些内容和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决议二和1994年《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一起建立了“区域”制度, 并提供了支配“区域”内活动的法律框架。第十一部分是《公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分, 也是协商最困难的一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 由于需要一套用以支配为全人类的利益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资源的法律制度, 国际社会意识到有必要对1958年《日内瓦公约》中规定的海洋法进行重新审查和修订。在通过联合国大会特设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最初的研究 (1967年至1968年) 和海底委员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审议 (1969年至1973年) 之后, 深海底采矿制度问题成为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面临的最复杂问题。未能解决有关第十一部分所规定的制度的性质的基本理念和意识形态问题, 是造成美国和其他重要工业化国家 (包括德国和英国) 拒绝接受《公约》的主要原因。 |
并列题名: |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982 a commentary eng |
题名主题: | 海洋法 国际公法 研究 |
索书号: | D993.5/N16=2/2 |
中图分类: | D993.5 |
个人名称等同: | 南丹, 萨切雅 主编 |
个人名称等同: | 罗森, 沙卜泰 主编 |
个人名称次要: | 吕文正 译 |
个人名称次要: | 毛彬 译 |
记录来源: | CN 三新书业 2014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