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度项目结项成果, 由绪论、正文六章、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1) 根据蒙古语和日语格附加成分在不同结构关系下的语法意义, 辨析二语主格、定格 (领格) 、向位格、宾格、凭借格、从比格、和同格等基本格的附加成分, 通过对比列举了二语格附加成分之间复杂的交叉对应关系。 (2) 分析了蒙古语和日语名词数范畴、形容词比较范畴、动词体范畴、动词时范畴、动词态范畴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包括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其中, 名词的“数”范畴以附加成分为分析单位, 动词的“时”“体”“态”范畴l以后缀为分析单位, 形容词的“级”范畴 (亦称“比较范畴”) 以其构成形式为分析单位进行了描述, 然后对每个对比项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 以《蒙古秘史》为资料, 考证中期蒙古语语法附加成分与现代蒙古语语法附加成分之间的渊源关系, 以《源氏物语》及《蒙古秘史》日译本语料为依据, 探讨了古日语语法附加成分与现代日语语法附加成分之间的演变关系, 对比了蒙古语和日语语法范畴的历史和现代语中的特点。总之, 该成果从形态、结构、语序、语义等多角度对蒙古语和日语语法范畴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