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本书讲述了从司马迁完成《史记》开始, 《李将军列传》便被各个时代的读者所批评接受, 东汉、魏晋是李广形象接受史的早期阶段, 文人主要在史传、散文领域对其进行批评、改造 ; 从文晋南北朝开始, 则主要在诗歌领域接受李广形象, 是李广形象接受的过渡期 ; 唐代则是李广形象接受的高潮期, 在李广形象的接受方面多方开拓, 作品良多, 也因此, 李广才最终在唐代成了诗歌, 更成了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此后, 两宋是李广接受的丰富期, 这个社会从更多角度接受、批评李广, 李广正式成为国家祭祀对象也以宋代最有代表性。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元代以后李广接受的一个上升期, 在很多新的领域也出现李广的身影。清代, 是李广接受史上的总结期和发展期, 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能见到李广的身影, 在接受深度和广度上远超前代。民国, 是李广接受的余音期, 蔡东藩系列历史小说以及台湾李广的接受状况, 尤其值得一观。李广形象的接受几乎涵盖了他所有的信息点, 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对于李广接受史的关注, 并非只是文学研究, 而是涉及历史、政治等多个相关领域, 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重新认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